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汪雪良:“大国重器”背后的船舶结构力学专家

  • khzx123
楼主回复
  • 阅读:11100
  • 回复:0
  • 发表于:2019/3/20 10:36:40
  • 来自:浙江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年来,随着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海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创下7000米记录、“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交付应用……一件件“大国重器”正推动我国乘风破浪。在这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道路上,也有着一位开化籍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日前,记者一行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见到了刚参加完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决赛的汪雪良研究员,由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项目从近千个项目中杀出重围,挺进决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国之利器”的守护者

“这个监测系统的作用是帮助‘大国重器’发挥最强作用。”谈起专业,汪雪良打开了话匣子,他目前的主攻专业是船舶结构力学,方向是波浪载荷与结构安全性,其中船体结构波激振动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难点之一,“波激振动研究涉及到波浪与船体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这种高频且持续的振动会导致船体结构疲劳损伤问题,严重时甚至将造成船舶断裂沉没等海洋事故。该系统能对船舶结构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积累的数据可以对船舶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与预测,并可在船舶航行与作业方面给出决策建议。”

该系统在2018年9月15日举行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发布会上,凭借着出色性能和在大型海洋设备监测上的广泛应用,获评金奖。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在国内是唯一通过国家级防爆认证和中国船级社审图认证的产品,目前已装备在“蛟龙号”70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深潜器、国产航母、30万吨风帆超大型油轮,以及我国系列主力驱逐舰、护卫舰上,最长使用时间已达7年,目前仍在正常工作。

“这个项目开发的应变传感器,精度高、技术难度大、应用时性强……为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潜器安全、环境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会的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了这个项目。





从一个“皮”孩子到船舶结构力学专家

“我读小学的时候非常活泼,用土话说就是比较‘皮’,当时教我的老师也很头大。”汪雪良是池淮镇芹源村人,就读于当时村办的芹源小学,“到了初中以后,当时的学习氛围不太好,不喜欢学习,没事就跑去村口看电影,去防空洞里‘探险’,下河抓鱼。”“后来家里就选择让我转学去了长川中学,离外婆家比较近,教学环境好,老师也抓得紧。”

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汪雪良沉下心来,一举考入了开化中学。

“能够和船舶结缘是经过了两个巧合。”汪雪良回忆起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的决定,“我高中班主任就是河海大学毕业的,而我本身也很向往海洋,于是就选择了位于南京的河海大学。”

大学阶段的学习忙碌而充实,除了主专业“海岸与海洋工程”之外,还辅修了“工商管理”专业,正是这份刻苦让汪雪良获益良多。本科毕业的时候,正值双轨制推行,学校推荐和自行找工作并行。本已下定决心前往南海舰队工作的汪雪良,在一次面试中,凭借着扎实的流体力学知识,赢得了研究所的青睐。

“就在我准备去体检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了研究所的通知。”汪雪良向老师征求了意见,“因为一直以来这个研究所在国内船舶领域的地位很高,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加上和我的专业方向更契合,我就决定去研究所了。”

刚刚参加工作的汪雪良因为扎实的流体力学基础被分配到了流体室,从事船舶耐波性相关研究,几年之后,汪雪良在项目试验中结识了现在的导师,并考取了他的研究生。




脚踏实地实现长远目标

“我们研究所隶属于特大型央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学位授予单位是在中国舰船研究院,下属有几十个研究所,我们七〇二所是其中最主要的硕博士培养单位,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汪雪良介绍说,“我的硕士和博士专业都是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读硕期间我就从流体室调到了结构室,以便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更换专业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雪良把握住了两个专业间的相关性,即流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了水动力学、结构力学以及水弹性力学等专业知识在波浪载荷这一主攻方向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2013年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作访问学者的汪雪良于2014年回国后,进一步地把流体与结构之间的水弹性作用所致的结构安全性作为主攻方向,并带领团队研发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2015年经单位推荐加入第20届国际船舶结构力学大会(ISSC),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大会评为优秀委员,并顺利当选第21届委员。2018年还当选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还担任了期刊《Structural Durability and Health Monitoring》和《装备环境工程》的编委。

“硕博都是同一个导师,我们专业相同,他是专业权威,我向他学了很多,包括为人处世和对学术的态度,他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在他的眼里,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的成功研发离不开导师的帮助。

回想自己的学术历程,汪雪良说:“人要有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可近可远,长远的目标不一定要看得很清晰,但是近期的目标,一年、两年、三年要看得清晰一点,通过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长远目标,我认为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每一步都走实,平时要多积累,做好准备,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每一次回家都会有儿时的记忆涌上来

“开化的变化很大,越来越漂亮,交通方面比以前方便多了,之前上大学的时候,坐火车太麻烦了,先坐汽车到黄山/衢州,黄山/衢州坐火车到南京,速度慢,路况不好,现在通火车了,高速直接到家门口了。”汪雪良每年都会回家乡看望母亲,也见证了近年来开化的蜕变。“环境方面改变也非常大,家门口的那条小河很干净,村里也建了一个公园,一些摩崖石刻古迹也开发起来了,看着很亲切,儿时的记忆。”

对于开化发展,汪雪良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开化发展要利用好开化现有的优势资源,开化山多,交通是掣肘,因此旅游开发可以考虑打造水面游船项目,从而作为特色,有山有水,山水相映,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作用,“我们单位有一个下属公司主业是游艇开发,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合作,我和相关的负责人也沟通过了,非常愿意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撑。”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