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中产阶级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吗?

  • 因为爱情
楼主回复
  • 阅读:8955
  • 回复:0
  • 发表于:2019/8/5 16:09:14
  • 来自:浙江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开化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回顾十年来的财富流向和未来的政策方向,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清晰:中产可能要面临苦日子。

- 1 -

回顾十年的财富流向

把时间拉长来看,2008年到2018年,是货币宽松和城市化背景下资产暴涨的十年,除了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其他各行业的劳动力溢价和资产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

换句话说,普通人在这十年最有可能身家翻番的两个节点就是09年和15年之前买房,在12年或者16年最高点抛掉。除此之外,除了中彩票基本没有其他途径。


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上涨图


北上深人均工资上涨图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这十年来房价平均涨了5倍左右,而工资只涨了2倍左右,加上杠杆效应,工资按照3000的基数,房子按照100万的基数,粗略的算一下:

2008-2018这十年的工资大概是60万,如果2008买入一套房产2016年卖掉,去掉首付大概可以赚470万,十年间400万,阶层就这么变化了。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分析2015年之前不同群体财富情况:

中产以上群体通过房屋买卖跻身净资产阶层;

普通阶层群体通过房屋买卖跻身中产阶层;

其他没有赶上这一波红利的只靠工资收入的群体被抛下了。

劳动积累远远落后于资产增值,这就是这十年前半段的逻辑。

- 2 -

时间到了2016年之后,一直到2018年甚至是以后。

货币宽松和城镇化都迎来拐点,分别对应的去杠杆和人口锐减。

推动楼市上涨的动力在减退,但是多数人还是后知后觉。

反应到楼市就是夏天和寒冬差不多同一时间到来,2016年是楼市最疯狂的一年,在以往财富效应的激励下,所有人拿着钞票往里涌入,一个购房资格就能炒到几十万元,谁也没想到一年不到,史上最严调控就来了,一直到今天,还没有放松。

房产迅速增值的预期在未来越来越低,但是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劳动价格却在迅速上涨。

举个例子:

写字楼的白领和送快递的蓝领,他们的劳动力价格这几年来开始倒挂。大学毕业的白领一个月在写字楼写个PPT拿6000块工资,初中毕业的外卖小哥靠出卖体力一个月可以赚20000。

这个就是劳动价格的变化,有人说外卖是新经济的原因,那就不说外卖小哥,说工地小工、装修、修空调……很多体力活还得按天结算才行,最低300一天。

资产价格不涨就是阴跌,劳动力价格在上涨,这其实就是价格的重估和修复。之前劳动无法积累财富的劳动群体,在这一轮价格重估中会享受红利,而持有资产的看来没有多少红利了。

还是要分析群体:

16年以及之前把房产抛掉的那一部分中产,享受了最后一波资产红利,至少他们的资产都翻倍了。

16年之前没有赶上资产红利的那一部分人,会通过劳动力价格重估来修复和弥补,以前一个月几千块钱变成万把块钱。

然后就是16年上车的这一部分中产,高位持有资产未来变现不易,而且上涨空间也被压缩,资产增值的红利吃上不,劳动力红利也吃不了(太累),估计要过一段苦日子了,起码2016年之后新持有的资产是不划算的。

- 3 -

这是经济逻辑的变化,老龄化加快和城市化放缓的背景下,很多情况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劳动价格重构会影响就业选择,白领和蓝领,蓝领收入吊打城市小白领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未来甚至会影响教育,与其去大学混四年,还不如去职业学校去学一门技术以后开个店,这和目前国家倡导职业教育也不谋而合。

比如城市化放缓影响商业逻辑,县城经济和下沉市场也来越被人提起,也被国家重视,而大城市的零售业日渐凋零,家乐福、沃尔玛纷纷折戟,由此带来的商铺资产价格也面临重估。

对于普通人是利好,人力价格被修复之后,更能激发整体社会经济的活力,总比把资源堆在钢筋水泥上要好,未来很可能工资快速上涨,而资产价格不变,这样一方面激活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环境变好之后,创新创业也可以开展起来。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